“土地有償退出”到底是怎么規定的?怎么補償?
2021-09-06 來自: 甘肅中北智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18
土地與農業息息相關。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土地與農民緊緊聯系在一起。zui初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設,所有權歸集體,而承包經營權歸農戶,ji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效解決了溫飽問題,也使得農村發展取得了重大進步。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轉移到城鎮,于是就出現了農村大量土地閑置的問題。而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無疑是農民的重要權益之一,因此閑置的土地如何安排便提上了日程。
一、有償退出
2015年,提出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償退出試點,并在上海、山東、寧夏、湖北等地開展了農村承包地的退出試點。而在后續幾年中,圍繞土地有償退出的政策也不斷細化。2016年,明確提出在完善三權分置的過程中,推進農村土地有償退出。
退出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農民自愿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并交還村集體后,流轉給大戶統一經營。
另一類則是采用一種“折中”的辦法,并不直接退出土地,而是將土地剩余的承包期限內的經營權一次性地轉讓給農業大戶。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回復相關建議時,再次提及土地退出機制,表示下一步將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明確退出承包地農民的主體資格,穩步探索建立農戶承包地的退出機制。
二、如何補償?
對于土地有償退出,大家zui為關心的就是如何補償。
關于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明確的規定,因為各地情況不一,無法進行統一的標準,但之前有一些地區的試點可供參考,例如四川某村土地退出補償按每畝每年1000元,共補償30年。重慶某縣試點期間每畝承包地退出為1.4萬元,而江蘇某地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合并補償,補償標準約為2.7萬元/畝。
對于土地退出補償方案,官方表示,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區域差距較大,局部試點的經驗是否適合大面積推廣,還在研究,但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穩步探索土地的有償退出機制。
三、宅基地改革
1、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
2005年,我國開展了城鄉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鉤試點。所謂增減掛鉤,即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從以宅基地為主的村莊占地中騰出土地復墾指標,可以拿到城里去用。
2006年時在全國5個省開展diyi批試點,其中山東是試點面積zui大的一個。但是在后來的推行過程中,由于過于急迫,于是出現了強拆農民房子、強迫農民上樓騰地等現象。因此在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條例》中再次明確“四大jin止”:禁止違背農民意愿,強制流轉宅基地;禁止違法收回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禁止強迫農民搬遷退出宅基地。
2、出臺政策盤活閑置宅基地。
在農村的“三塊地”中,宅基地有著巨大的潛力空間。據統計,全國農村至少有7000萬套閑置房屋,而閑置宅基地的面積也在3000萬畝左右。如何盤活這些閑置宅基地,就成為農村土地改革的一大關鍵。目前來看,主要有有幾個措施:
一是對閑置宅基地進行整理整治再利用,優先用于農村的產業融合發展。一來是推進了農村的產業,二來也防止農村土地外流。
二是鼓勵返鄉人員創業創新,通過增減掛鉤等政策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相應的建設用地指標及宅基地指標。
三是鼓勵農民和村集體組織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發展鄉村旅游以及休閑農業等新產業。
3、宅基地的有償使用和退出。
2015年以來,全國有33個縣開展了宅基地的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退出的機制。
隨著土地確權工作展開,當前我國實行的是“一戶一宅”,并且對于宅基地的面積、審批等都有嚴格限制,并提倡有償使用制度。對于一戶多宅以及宅基地面積超標將會收取宅基地使用費,在近日的相關答復中也提及,正在探索完善宅基地付費使用制度的方法和路勁。
同時,也正在逐步推動宅基地有償退出制度改革,鼓勵進城落戶農村居民選擇將農村的宅基地進行有償退出。